剑士(2)
2022-11-15 来源:118图库
公元六世纪左右,因马镫的发明,骑士一般同时装备骑枪和剑,先使用骑枪冲锋战术,骑枪折断或丢失后拔剑,这对骑士的剑术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为剑的造价昂贵(当时约等于5头耕牛),佩剑也是一种身份和阶级的象征。
目前发现的欧洲最早的剑谱是 I.33 号剑谱,记录的是公元1270-1320年间的剑术。
到文艺复兴时期,因材料的进步,剑可以做得更长,长达120cm左右的双手剑(Longsword)和一手半剑(Bastard Sword)开始流行,其衍生的德意志双手剑术与意大利长剑术,是14-16世纪欧洲剑术的代表。
这些技术,除了用于战阵中的大剑(Claymore)、德意志双手大剑(Zweihänder),也被广泛用于民间的司法决斗。
而在司法决斗中,因为双方都不着盔甲,因此武器演变也和战阵武器有区别。
比如在16世纪时,迅捷剑(Rapier,一种从穿甲刺剑Estoc演变来的武器,不太适合应付战场上越来越进步的盔甲)在个人防身、单挑方面已经很流行,人们已经意识到穿刺伤比劈砍伤更致命。迅捷剑其实和双手长剑差不多重(1.3kg左右)却是单手使用,要是没有足够的体力来驾驭,根本“迅捷”不起来。
到了18世纪的民间决斗,出现了更轻更快的小剑(Small Sword),剑身更细,为了保障结构强度,横截面往往做成棱形或三角形,注重突刺,几乎完全没有劈砍能力。因为剑身足够轻,一些女性也加入了学剑和决斗的行列。
而同时代的战场上,剑的地位已经被带有东方血统的军刀(Saber)取代了。[1]
欧洲剑术与现代竞技击剑
现代竞技击剑分重剑(Epee)、花剑(Fleuret)、佩剑(Saber)三种。
重剑:源于迅捷剑,只允许刺,有效部位是全身。但实际上迅捷剑对不穿盔甲的人体劈砍有很强的杀伤力,熟练的剑士用迅捷剑砍掉对方一只手轻而易举。
花剑:源于小剑,只允许刺,有效部位是躯干。(小剑决斗时代,基本只有刺躯干是致命的。)
佩剑:源于军刀,可劈可刺,有效部位是整个上半身。(军刀对战中进攻对方腿部意味着上半身空门大开,很少有人这么做。)嗯,所以虽然叫“剑”,本质上还是刀,日本人刀剑不分,赖不掉了。
中国汉代之前,战场上同样使用适合战阵的长柄武器,但士兵往往也配剑。汉代之后,环首刀逐渐取代了剑的战场地位。
因为剑的造价昂贵(当时约等于5头耕牛),佩剑也是一种身份和阶级的象征。
目前发现的欧洲最早的剑谱是 I.33 号剑谱,记录的是公元1270-1320年间的剑术。
到文艺复兴时期,因材料的进步,剑可以做得更长,长达120cm左右的双手剑(Longsword)和一手半剑(Bastard Sword)开始流行,其衍生的德意志双手剑术与意大利长剑术,是14-16世纪欧洲剑术的代表。
这些技术,除了用于战阵中的大剑(Claymore)、德意志双手大剑(Zweihänder),也被广泛用于民间的司法决斗。
而在司法决斗中,因为双方都不着盔甲,因此武器演变也和战阵武器有区别。
比如在16世纪时,迅捷剑(Rapier,一种从穿甲刺剑Estoc演变来的武器,不太适合应付战场上越来越进步的盔甲)在个人防身、单挑方面已经很流行,人们已经意识到穿刺伤比劈砍伤更致命。迅捷剑其实和双手长剑差不多重(1.3kg左右)却是单手使用,要是没有足够的体力来驾驭,根本“迅捷”不起来。
到了18世纪的民间决斗,出现了更轻更快的小剑(Small Sword),剑身更细,为了保障结构强度,横截面往往做成棱形或三角形,注重突刺,几乎完全没有劈砍能力。因为剑身足够轻,一些女性也加入了学剑和决斗的行列。
而同时代的战场上,剑的地位已经被带有东方血统的军刀(Saber)取代了。[1]
欧洲剑术与现代竞技击剑
现代竞技击剑分重剑(Epee)、花剑(Fleuret)、佩剑(Saber)三种。
重剑:源于迅捷剑,只允许刺,有效部位是全身。但实际上迅捷剑对不穿盔甲的人体劈砍有很强的杀伤力,熟练的剑士用迅捷剑砍掉对方一只手轻而易举。
花剑:源于小剑,只允许刺,有效部位是躯干。(小剑决斗时代,基本只有刺躯干是致命的。)
佩剑:源于军刀,可劈可刺,有效部位是整个上半身。(军刀对战中进攻对方腿部意味着上半身空门大开,很少有人这么做。)嗯,所以虽然叫“剑”,本质上还是刀,日本人刀剑不分,赖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