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少女:俾斯麦(5)
事实上在多层装甲布局的前提下上层装甲略薄未必都是坏事:第一层较薄的装甲和装甲之间的空间能有效宣泄高爆弹和航空炸弹引爆产生的冲击波。采用相似结构的翔鹤级的甲板在珊瑚海海战和南太平洋海战中就经受住了考验,中弹多发而不沉。考虑到二战中陆基和海军航空兵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反倒是纯粹的炮舰对决次数较少。这样的装甲布局在面对俯冲轰炸机时很可能能发挥出更好的防护效果。不过以德国海军当时的海军设计水平这可能就是歪打正着了。另外,俾斯麦号水线下的防护能力也不佳(实际上,俾斯麦的主要设计者海因里希·舒尔特对俾斯麦的防护设计相当不满意,并认为装甲应当延伸到更低的区域)。
于是被剑鱼炸断了腿
剑鱼发射的鱼雷命中侧舷没有造成什么损害,命中舰尾的那一发造成了装甲板压塌和推进轴损坏,这明显不是水下防御的问题,而是舰尾轻质装甲和落后的推进轴布置的问题。同样,被威尔士打穿的舰首装甲,也是轻质设计。
以上原因导致俾斯麦号战舰在正面远距离炮战方面的理论能力低下于其他国家在二战中设计的新锐战列舰。不包括乔治五世级那便宜货
而由于装甲布置量过大的原因,俾斯麦的吨位却超过了英德海军协定的规格,也比法意设计的黎塞留级,维内托级战列舰重了六千余吨。排水量大而炮战能力偏低的缺点一直令俾斯麦为后人所诟病。
当然很多关于俾斯麦性能上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至少从火力、装甲、航速等综合数据来看,皇家海军当时并没有能在单挑上胜过俾斯麦的战列舰(纳尔逊级航速低,正常交战根本追不上,乔治五世级火力存在明显问题,胡德……咳咳咱换个话题)实战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实力接近的情况下,胡德的沉没如果还可以归结为装甲和人品,那么和威尔士的对战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威尔士被俾斯麦和欧根联手大破(15英寸弹命中3发,8英寸弹5发),威尔士右倾一度达到20°,舰桥也被命中一发当场阵亡了一批舰长以下的指挥人员;俾斯麦则被打穿了舰首装甲,2号锅炉停工,损失了大量燃油,水上机发射装置损毁。 当然战争不是决斗,特别是当被各方来的敌人追着打的时候,单挑能力的强弱并不能改变什么。
当然,俾斯麦的性能也远远没有数据上显示得那样一无是处。在大多数人眼里,战舰就是船体上插个大炮,完全无视船体内的轮机、变速齿轮仓、弹药舱、以及上层的火控雷达、电探、和笨重的炮控计算器等